“绝世”哥窑借科技重现芳姿、虚拟技术复活民间传说、云技术消弭信息孤岛……日前,由文化部推进实施的18个文化与科技融合项目通过专家验收,新一批具有前瞻性的文化科技成果随之诞生,将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
科技催生文化产业新业态
去年8月,位于安徽芜湖的方特东方神画(即芜湖·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园)正式开业,这是一座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现代科技、旅游产业完美结合的全新概念主题公园。无论是女娲补天、大闹水晶宫、牛郎织女,还是雷峰塔,园内一步一画、十步一景,为游客开启了一场中国传统文化的高科技之旅。
让游客“穿越”古今、上天入地并非易事,其背后是强大的科技支撑。记者获悉,2013年,由深圳华强文化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深圳华强)承担的“文化主题展示系统技术集成与其在文化主题公园的应用示范”项目被批复立项,作为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之一,该公司获得了823万元的资助资金。
目前,该项目成果成功转化为2类典型主题公园项目,还催生了9项专利和9项著作权。具体而言,围绕文化主题公园发展的科技需求,该项目研发了文化主题公园影像集成技术,让游客体验到高真实感的视觉冲击,同时也为特种电影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进一步推动了我国高科技文化主题娱乐产业的发展。
我国是历史悠久的丝绸大国,却称不上是丝绸强国,这个无奈的现实源自相关产业技术的落后。“传统织锦一般都粗而厚,不能做衣服,只能做包装用材。”中国艺术研究院工艺美术研究所研究员邱春林告诉记者,近日,他却在浙江看到了一种神奇的织锦布料,不仅轻盈飘逸,其色彩也变化多端,甚至可以逼真再现晚霞灿烂等自然美景,“简直让人震惊”。
据邱春林介绍,这个成果来源于浙江理工大学承担的“丝绸织锦文化创意与工艺创新及示范推广”项目。该项目通过创建一个现代织锦文化创意产品研发平台,推动实现工艺与技术、内容与形式、传播手段与营销模式的创新。在工艺技术上,运用现代数码仿真彩色丝织技术,丰富织锦艺术的表现能力和产品品质;在表现形式上,除了保留优秀的传统题材外,大量运用现代绘画艺术内容和视觉设计手段,采用数字化技术制造纹版工艺和意匠图,使表现内容耳目一新;此外,利用网络技术与手段,可以为客户个性化定制。
透过这些项目成果,米兰平台,(中国)官方网站可以看到,在高科技手段的支撑下,文化创新能力和传播能力得到了巨大的提升,全新的文化生产方式也往往应运而生,最终促进我国文化产业的转型升级和业态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