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召开后,人民银行及时召开全国金融助推脱贫攻坚电视电话会议、全国银行系统金融精准扶贫工作座谈会,对扶贫开发金融服务工作进行了统筹安排部署,目前,整个金融系统已经积极行动起来,金融助推脱贫攻坚工作正在全面有序扎实推进。金融扶贫作为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的重要内容,现阶段工作重点是抓好各项政策落实落地,紧紧围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瞄准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发力,大力发展普惠金融,多渠道增加对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信贷投入,着力助推脱贫攻坚。
一、农村金融改革发展成效显著,夯实了我国金融扶贫的工作基础
我国目前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主要在农村。从这个意义上说,在贫困地区,做好金融扶贫与发展农村金融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之前,米兰平台,(中国)官方网站在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取得了明显成效,也积累了很多经验,为我国金融扶贫工作打下了良好基础。
(一)规范整顿农村金融秩序,积极防范和处置金融风险
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为规避多年积累的金融风险,推动金融机构持续健康发展,我国对金融风险控制采取了更为严格的措施,加大了对农村金融风险的处置力度。
一是规范整顿农村金融秩序。1997年,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确定了“各国有商业银行收缩县(及县以下)机构,发展中小金融机构,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基本策略。“十五”期间,大型商业银行逐步退出农村金融市场,使农村金融机构数量与服务急剧减少。据统计,2005年年末,商业银行县(及县以下)网点仅3.19万个,较2000年减少了2.62万个;县(及县以下)网点人员43.14万人,较2000年减少了17.9万人。
二是重点推进农村信用社改革。1996年,《国务院关于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要“建立和完善以合作金融为基础,商业性金融、政策性金融分工协作的农村金融体系”。把农村信用社逐步改成由农民入股、社员民主管理、主要为入股社员服务的合作性金融组织。农村信用社与农业银行脱离行政隶属关系,改由人民银行监管。由于历史包袱沉重,农村信用社不良资产率总体偏高,承担风险能力较弱。按照当时的贷款四级分类口径,2002年年末,全国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余额达5147亿元、不良贷款率达37%。
三是限制和取缔农村非正规金融活动。1999年,在全国范围内开始撤销农村信用合作基金会。截至2002年年末,国家共投入资金1000多亿元,清理整顿农村信用合作基金会近3万个,其中6300多个并入农村信用社,关闭22000多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