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如何为经济转型“疏通血脉”

2016年8月15日

  业内专家指出,此次四部门下发的《通知》按照风险可控、商业可持续原则,专注于创新产业、重大项目以及创新经济模式的支持力度,尤其是智能制造和“互联网+”领域,让金融为经济转型“疏通血脉”

  8月1日,工信部、财政部、人民银行和银监会四部门公布了《关于组织申报产融合作试点城市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明确强化金融对产业的支撑作用,以城市为载体,通过3年左右的时间,实现产业信息与金融机构对接机制基本建立并有序运转,金融服务产业的能力进一步提高。

  “产融合作是促进中国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是经济发展一定阶段的产物。”著名经济学家宋清辉在接受法治周末记采访时表示,“金融脱虚入实,乃大势所趋。”只有产业与金融对接机制建立起来,并有序运转,金融服务产业的能力才能够得到大幅度提高。但目前,中国的产融合作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要想通过产融结合促进经济转型发展,还离不开产融双方的共同发力。

  产业发展期待金融“回归”

  “在经济形势压力较大的情况下,作为经济发展的血脉——金融支持,就显得尤为重要。”北京师范大学绿色经济研究所副所长赵峥告诉法治周末记者。近年来,全球经济虽然缓慢复苏,但整体经济下行压力仍然很大,而目前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已进入攻坚期,更深层次的矛盾、更复杂的利益纠葛逐渐凸显出来。

  资料显示,中国经济在2011年达到增速峰值后就开始下滑,2011年之前的增长是10.6%。2014年增长是7.3%,2016年预测的增长速度是6.9%。

  经济增长速度放缓已成定局,想要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更需要进一步理顺产融关系,使其相互融合、互相促进,营造一个良性互动的经济环境。据赵峥介绍,在产融合作试点城市《通知》公布以前,四部委也酝酿了很长的时间,《通知》的颁布,是顺势而发。

  另外,《通知》的公布也可以看作是供给侧改革从细节上的部署。

  《博览财经》首席经济学家李宏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2016年前后,中央提出了供给侧改革,旨在通过经济改革,推进结构调整,使要素实现最优配置、有效供给,最终提升经济增长的质量和速度。如果说在此之前,主管部门的工作主要集中在对供给侧改革中的重难点进行摸底,从现在开始,可以看作相关主管部门拿出了具体措施和方法,开始从细节上落实供给侧改革政策。

  “就目前来讲,产融结合还存在很多不和谐的地方。要求金融业回归到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轨道上来,理顺产融关系,是《通知》的最重要的精神。”

  中央财经大学互联网金融与民间融资法治研究中心副主任董新义对法治周末记者说,理论上,产融结合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由产而融和由融而产。

  由产而融,是指由产业资本方发起的,将部分产业资本投入到金融行业。目前海尔、新希望等不少大企业、集团走在了前列,通过积极参股金融业,为企业、集团发展带来活力。由融而产,是指由金融资本控制产业资本。但由于我国金融政策的规定,银行业不能投资实体产业,因此,由融而产的情况并不是很多。

  董新义告诉记者,目前所讲的“由融而产”,并非指银行业参股工商企业,而是金融行业对于产业的金融支持。

  然而,目前金融资本出于自身增值的需要或风险的考虑,对于支持一些创新产业、中小企业或实体经济并没有很大热情。

  对银行来说,信贷业务是其主要的利润来源,贷款能够“放出去,收回来”至关重要。董新义告诉记者,从去年到今年上半年,出现了个别银行以减少风险为由,不顾企业实际情况,抽贷、压贷的现象。

  不仅如此,一家银行抽贷,更引发了其他银行的跟风,导致大部分企业资金链断裂,给实体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巨大阻力。

  针对这种现象,近日,银监会办公厅下发《关于做好银行金融机构债权人委员会有关工作的通知》,明确指出各债权银行金融机构应当一致行动,“不得随意停贷、抽贷”,通过收回再贷,展期续贷等方式“最大限度地帮助企业实现解困”。

  “银监会此项通知从侧面反映出了目前金融与工商企业相背离的程度。”董新义说。

  另外,业内专家也纷纷表示,目前一些重点项目、重点企业,或者新兴市场主体在探索新的经济增长点方面有很大的潜力,但由于自身管理水平参差不齐、信用等级较差、道德风险等原因,难以赢得金融业的青睐。

  银行对创新企业支持力度不够

  此次文件的出台亮点颇多,工信部相关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这次四部门联合推动产融合作试点城市工作,目标明确,内容丰富。”总结起来主要内容包括:第一,加强信息共享,搭建产融合作平台;第二,创新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第三,探索各类基金合作的新模式;第四,创新财政金融有效互动的模式;第五,完善产业链金融服务。

  目前,信息不对称是造成产融结合不顺畅的基本问题之一。赵峥表示,在具体实践中,由于一些企业的供给、产出、财务报表、客户等信息或涉及机密不予公开,或因为程序不规范,无法被投资者所了解。投资者很难判断企业的风险等级,由于潜在的道德风险,使投资热情大打折扣。

  “此项通知将加强信息共享,建立信息平台放在了首条,显示其基础作用和重要性。”

  另外,记者梳理发现,“创新”“探索”“新”等字眼高密度出现在《通知》中。

  对此,宋清辉介绍,目前在众多产融结合利好支持的行业之中,创新型产业,智能制造与“互联网+”,无疑是发展最快的。因此,随着新业态、新经济模式的不断涌现,金融业也需要开发与之相适应的产品和服务。

  记者了解到,近几年来,包括科技型企业、战略新兴产业等自主创新型企业在一些地区发展很迅速,给经济发展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但银行对于此类创新企业贷款融资供给不足。

  以深圳为例,中国人民银行深圳市中心支行课题组曾撰文称,深圳是科技创新企业集聚的一个城市,创新企业已经超过3万家。但从现在来看,银行对于创新性企业的信贷融资力度还是不够。

  首先,目前还没有统一的知识产权评价体系。知识产权质押登记机构归属不同的职能部门,因此很可能造成各登记机关登记程序不统一,期限不同的状况。

  其次,在创新型企业融资中,银行信用担保虽然起到了很重要的银企沟通作用,但是其收益和风险并不匹配。

  深圳市不少银行都为科技型企业推出了“孵化贷”“成长贷”等新型贷款产品,吸引了不少担保公司参与合作。但由于损失补偿以及风险分担机制不完善,导致担保公司盈利空间狭窄,导致信用担保发展难以为继。

  对此,业内专家指出,此次《通知》按照风险可控、商业可持续原则,专注于创新产业、重大项目以及创新经济模式的支持力度,尤其是智能制造和“互联网+”领域,让金融为经济转型“疏通血脉”。

  特色小镇——产融结合的有益尝试

  要实现产融结合,营造产业与金融良性互动的生态环境,还需要进一步开拓思路,着力于经济体制的调整,积极稳妥地落实金融政策。中国中小企业协会副会长、浙江省民营投资企业协会会长周德文指出,“根据浙江的经验,特色小镇是个实践产融结合的新模式”。

  据其介绍,民间资本量较大,是一个非常值得利用的金融资源。但由于一些金融体制的问题,再加上民间投资趋利避害的特质,使得这些资金无处可投,没有一个安全的地方去投。近一时期,民间投资呈现出断崖式下跌的报道频见报端。

  据《浙江日报》报道,1月至4月,浙江民间投资汽车制造业增长11.2%,电器机械及器材制造增长10.5%,纺织业增长10.3%。但由于风险以及国际资产价格走低的大势,更多浙江民企将资本投向了海外市场。数据显示,2015年浙江省境外直接投资140亿美元,比2014年增长241%。

  周德文介绍,为了更好地实现产融结合,吸引民间投资,作为民营经济风向标的浙江省,正在着力打造特色小镇。

  据了解,特色小镇并不是行政区划单元上的镇,也不是产业园区,而是政府牵头,根据当地特色,按照创新、绿色、共享等理念建立的创业发展平台。2015年在省政府的引导下,温州、杭州、绍兴等地率先创建了一批特色小镇。

  “特色小镇的创建,不仅发展了区域经济,而且极大地带动了民间投资的积极性。”周德文表示,在经济体制改革进入攻坚期,特色小镇必将成为创新经济改革的实验区,为产融合作积累宝贵经验。

  为了保证金融对于重点项目的支持,相关政策频频出台。2015年,人民银行杭州支行和省特色小镇规划建设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公布了《关于金融支持浙江省特色小镇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加大对特色小镇项目的信贷支持、引导社会资金参与特色小镇建设、创新金融产品、完善支付体系等16条金融支持举措。

  2015年公布的《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特色小镇规划建设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根据规划,未来3年里,浙江将总计投入5000亿元培育100个左右特色小镇。另外,对于省级特色小镇,政府牵头带动投融资达50个亿。

  这种有益尝试得到了广泛的认可。今年8月3日,住建部发布《关于做好2016年特色小镇推荐工作的通知》,要求各省根据经济规模、建制镇数量等情况,确定2016年各省特色小镇数量。记者注意到,引领风气之先的浙江省所占名额是各省之最。

来源(法治周末) 作者(佚名)

泰和集团(www.slabster.com)